臨終助念答問 (第七集) 檔名:29-163-0007
七、臨終開示的時機及內容。
問:對臨終病人要怎樣開示?
答:首先要尊重,我們關懷往生的人,要問問他的家親眷屬,他平常想些什麼,願望是什麼,通常這個生活習慣是些什麼,你統統得曉得了。你就曉得在他病房裡面,我應該用什麼態度,我應該說些什麼話,我應該做些什麼事,你就做得很得體,做得很如法,讓大家尊敬。不能隨著自己意思去做,你覺得是好意,他旁邊家親眷屬認為你是惡意,他認為你不應該這樣做法,這不叫吃力不討好嗎?不容易!尤其是對於他的子女一、二個信佛,病人本身不信佛,這一家人都不信佛,這是最不容易度的,那是要真智慧,要真正善巧方便。更要懂得這個人生前的愛好、生前的願望,隨著他的愛好,隨著他的願望來開導。開導的話簡單明瞭,言語愈短愈好。理論東西不能講,這時候不能講理論,來不及了。這個時候一定是隨著他自己的愛好來誘導他,「你喜歡的東西,你希求的東西,見到阿彌陀佛,什麼願望都滿了,佛會幫助你!」因為如果他不學佛的話,你說加持,他不懂,不要有解釋。「佛會幫助你,佛,你對他真的是有求必應」,這幾句話他能聽得懂。所以投其所好,讓他聽到很歡喜、很安慰,感覺得前途很有希望,「到極樂世界,你生生世世那些好朋友、家親眷屬,你都會遇到,佛幫助你,這裡面也有不少,很可能他們已經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安居樂業了」,這些話去誘導他。他本身信佛,全家信佛,這個好辦,《飭終須知》,依照那個,人人都能配合,好辦。最難辦的就是家親眷屬不懂佛法、不信佛法,很難跟你合作,這時候要展現你的真實智慧,展現你的善巧方便。
問:臨終開示在什麼時候?該怎麼開示?
答:人在命終的時候,他一生所造的善惡業,統統這個時候會現前。所以我們看到許許多多病人,在彌留狀況之下,也就是他在臨終前三、五天,或者是一個星期,這時候就有這個現象了。他看到許許多多的家親眷屬,說這個人來了,在門口,我看見了;那個人在哪裡,他看見了,所說的都是死去的家親眷屬。《地藏經》上講得很清楚,這叫陰境現前,這個境界很不好。是不是他家親眷屬?不是的,是他的冤親債主變現家親眷屬的樣子,來誘惑他,來帶他走,帶去之後就要算帳、要報復,這些都是《地藏經》上所說的。凡是有這種現象,善友在旁邊立刻提醒他,不要理會,不要管他,不管是什麼人,就提醒他不要管他,老實念佛。他念頭一轉,他那個境界就沒有了。所以臨終開示就這麼一句話,那個時候不能念經,經文太長了,愈念他頭腦愈亂了,那就糟了。也不能講其他的話,只有一句話,他看到什麼東西,叫他不要去理會,一心念佛,求生淨土,阿彌陀佛來了就跟他去,不是阿彌陀佛,不管什麼佛菩薩,都不要理會,都不要去管他。臨終就開示這麼幾句話,守住這個病人要守幾天,就這麼一句話,日夜不能間斷,時時刻刻提醒他,保持他的正念。所以這個人就有福報了,有善知識在旁邊提醒,打斷他的妄念,打斷冤親債主的誘惑,幫助他提起正念,跟著大家一起念佛。他不能念的時候,體力衰的時候,他能夠聽,或者我們看到他嘴在動,這個重要!臨終開示就說這個話,不要說別的,別的他聽不進去,就是照顧他正念分明。什麼正念?一心專念阿彌陀佛,決定不要被這些所謂陰境現前擾亂,無量功德!韓館長往生,這個境界很少,還是有兩次,這是我們所經歷的,次數最少的,她有兩次。她一說話,我們立刻把她打斷,「不要理他!」「她說好。」「跟我念佛。」「好!」就跟我們念佛。不管他是善人、是惡人,是冤家、還是親屬,一概不要理。他要沒有聲音,沒有說這些境界,就一句佛號念到底,不用再開示了。
問:學淨土的同修助念,需不需要每隔一段時間,給亡人做中陰開示?如果開示,亡人會得到利益嗎?
答:這個沒有必要,助念的時候,我們一般講斷氣,就是醫生宣布他死亡,最好是十二個小時、十四個小時,這一段時間的時候就是一句佛號幫助他助念。他在臨終之前,病重的時候,決定不要講開示,也不要講經,也不要去唱念,這些東西是什麼?都是干擾。就是一句佛號,「阿彌陀佛」;開示就一句話,「求生淨土」,這是最受用的,不能再叫他有其他的想法,那就錯了。如果他在這個時候看到家親眷屬,是過世的,有這個現象,這些人來了,提醒他不要跟他去,等到阿彌陀佛來,看到阿彌陀佛才可以跟他走,任何人來、任何佛菩薩來,都不要去理會。這一句非常重要,其他的都不要說。所以一句彌陀念到底,對他是最有受用的。這些事情在《飭終須知》、《飭終津梁》裡面,說得很清楚,應當多看看。尤其是發心幫助臨終關懷,自己一定要有這些常識,否則的話,你對他就沒有好處,產生負面作用。
問:很多人主張臨終,或者已經往生的超薦要開示,對亡者跟他的冤親債主開示;有的人主張不必開示,一句佛號念到底。哪一種會比較如法?
答:人在沒有斷氣之前,像醫生放棄治療了,在他沒有斷氣之前,這個時候一句佛號重要,開示叫打閒岔,不可以。開示的時候實在講,只有一句話,如果他說看到這個人來了,那個人來了,或者看到什麼佛菩薩,跟他講不要理會,一句佛號念到底,就這一句開示。如果他已經斷氣,已經過世了,在中陰,中陰可以開示。而開示的時候簡單扼要,都是要誘導他求生淨土,一定要交代他跟著佛走,不要跟別人走。這個時候開示,沒有講道理的,就是怕他路走錯了,走錯了、偏差了,把他修正過來,這一點很重要!要跟她說明念佛的好處,也是簡單扼要,告訴她念佛的好處真正離苦得樂。有些人情執很深、很重,捨不得離開家親眷屬,那你就告訴他,到西方極樂世界,你才真正永遠不會離開家親眷屬;別的道去了之後,你就隨業流轉。到極樂世界,你有天眼、你有天耳、你有神足,你的神通具足,你家親眷屬無論在哪一道,你都知道;有什麼樣苦難,你都能幫忙。這個是一般人都很喜歡聽的。
問:助念期間,對病人或亡者的開示會不一樣,懇求老法師就開示的內容做一個規範,方便同修參照。
答:這個開示,古來祖師有規矩,我們不能再立了。亡者這個時候最重要的,就是不能起一個妄念,只有一個念頭,一心念阿彌陀佛,所以不能有第二種開示。這時候講開示,錯了,這個時候再叫他聽經也錯了,這時候就是一句佛號要緊。最後一念是佛號,決定往生。所以佛法講十念、一念,這是四十八願裡頭的,十念、一念都決定往生。能不能往生最後這一念,所以要照顧他最後一念,念念都是阿彌陀佛,不可以有第二念。什麼時候講開示?是他看到什麼,告訴人我看到哪個人在門口,所說的都是死人,都是過世的人,他的家親。「某人我看到了。」這時候就說,「念阿彌陀佛,不要管他」,就這麼一句話。這是對臨終人最好的一句開示,什麼境界現前都不要管。他看到地藏菩薩、看到彌勒菩薩、看到釋迦牟尼佛了,「不要理他,阿彌陀佛來了跟他去,看到什麼佛菩薩都不理他」,這個是重要的開示。所以說,一句廢話不能有,一句夾雜不能有,這個才重要,這個不是講經、講開示的時候。
問:若臨終人為三歲以下患重病的嬰兒,請問是否也需要為他臨終開示?為嬰幼兒助念,是否跟成人有不同之處?
答:給這個嬰兒,他還不懂事,三歲以下不懂事,只教他念佛,想到佛像,看到佛來了,你就跟他去,這種開示就行了。不要說多,多了他不能接受,他也不知道。佛號不間斷,佛像擺在他面前。
問:在家居士為出家師父助念,當發現不具備往生條件,又沒有任何人開示時,在家居士能否向出家師父講要萬緣放下,堅定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信心,要一心念彌陀聖號?這樣做如不如法?
答:非常非常的如法。出家人,在家助念的時候也要提醒他,你能夠提醒他,你就是佛菩薩,你真的幫助他一把。這個時候是關鍵的時候,只要看到他的意志精神不能集中,這幾句話比什麼都重要。所以千萬不要被出家這個形相嚇到,那你是對佛法是一竅不通。佛法你看,哪個經典都給你講,佛法是平等法,理上平等,事上也平等。四眾同修要互相幫忙,尤其是在這個時代,這是亂世!出家人也很辛苦、也很可憐,雖然出家,是不是真正有機會聽到正法、了解正法、修持正法,都是有許多問號存在。所以我們見到有這個機緣,一定要幫助,決定沒有疑惑。
問:如果有人病至昏迷狀態,因病者及家人都不信佛,故不能用佛號助念,請問可否於病者前念《地藏經》?念經之前要如何對病者開示?
答:都不信佛,這個事情麻煩!你要說是他不相信淨土,他還相信別的法門,那行!他相信哪一個法門,就用哪一個法門的儀規、經論,都好!當然,對於一生都沒有接觸過佛法的人,臨命終時有時後勸他,跟他講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這個時候往往他聽到,他生歡喜心。往年我們在美國,華府有一位居士,就是在臨終時候才聞到佛法的,他往生了。臨終一念、十念都能往生,這個是殊勝因緣觸動他過去生中的善根。所以他在很短的時間,二、三天裡面,他能夠功夫不間斷,一樣有成就。這個我們在四十八願第十八願裡面都看到的。臨終的人,對他開示,最重要的是勸導他放下世緣,放下所有一切的牽掛。一般人在臨終的時候,總對於自己的家業、對於自己的家親眷屬放不下,這是很大的障礙。這個時候最重要的就是勸他萬緣放下,一心向佛,隨著佛去往生,這是最上乘的。那麼臨終的開示,《地藏經》上有榜樣,告訴他把他自己心愛的寶物,他最喜歡的東西,將它變賣,為他修福。修福裡面最殊勝的是供養三寶,供養三寶的方法,「塑造佛像」,如果財力並不是那麼多,現在可以用什麼?用印佛像,我們結緣的裡面彩色的畫像,這是供養佛寶;「印送經書」,現在還包括錄像帶、錄音帶、光碟,這是供養法寶;「布施出家人」,這是供養僧寶。所以把他的積蓄、把他心愛的東西,變賣來供養三寶,以這個功德迴向給他。讓他自己聽到,他自己明白,這都是身外之物,他帶不走的;供養的功德,他可以帶走,使他沒有憂慮、沒有牽掛。如果他的財富很多,那就可以修大供養。古人把自己的住宅,布施做為道場,這個功德就更大了。像我們過去到南京去參觀金陵刻經處,金陵刻經處是楊仁山居士的住宅,是他的家,他往生之後就把他這個家捐獻出來,做為刻經處供養三寶。這個是有財富、有力量的人,這個做法殊勝!他懂得,他是行家,是佛學家,他懂得!他這個做法是財施、法施、無畏施統統具足,「一切供養中,法供養為最」,他把它捐出來做刻經處。我們去參觀過,這些都是我們最好的榜樣。楊仁山居士是念佛往生的,他要是不念佛、不求往生,這一個功德,他也一定到天上享天福去了。
淨空法師主講 華藏淨宗學會講記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