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3934162
 March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代號March的由來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英雄崇拜 東西方皆然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老外真的喜歡吃中餐?
作者: March 日期: 2019.10.08  天氣:  心情:
日記大分類:皮囊  日記小分類:飲食

1.老外真的喜歡吃中餐?

2.NBA球星詹姆斯的一天食譜

3.NBA球星在CBA/SBL只吃牛排麥當勞

4.兩種飲食思維模式 

5.歐美人吃飯很像營養學

6.老阿嬤的做菜模式太沒效率

7.我目前的飲食水平 

8.我跟人出去吃飯,以對方偏好為主 



------------------------------------------

1.老外真的喜歡吃中餐?

很多中華文化圈的飲食節目 會塑造出一種情境 就是來自於沒有美食文化國家的老外

初次吃到中華料理 那種感動 好像他們生錯國家 導致這麼晚才居接觸到中華美食

實際上 中餐是好吃沒錯 但世界上那麼多各國美食 中餐沒有偉大到能夠穩穩凌駕到所有菜系之首

個人認為中餐最厲害的是它的多樣性 因為中國內部幅員廣大 從南向北,由亞熱帶一路到溫帶環境

孕育出多大菜系(從4大菜系 衍生到8大菜系 甚至更多) 傳送門

March插嘴:

這個與中國功夫是同樣的意思 以實戰性來說 中國功夫比不過很多武技 比如泰拳 拳擊

但其實中國人不需要去證明中國功夫的實戰性

中國功夫的定位就是養身和實戰達到一種均衡的狀態

中國功夫練到一種水平 能打人沒錯 但關鍵是能養身

這就在意念上達到了 金庸小說中高手越老越強的境界

遠比一些講究速成的武技 如泰拳 雖然威力強大 但傷身(拳王阿里退休後 因運動傷害長年受帕金森氏症所苦)

每種文化都有其強項 看你如何做好包裝 不是要跟別人比他的強項 而是要發揮自己的強項

只能說 這也是一種淺意識對自己不夠自信的展現 自工業革命後

包含中國在內的東亞國家 雖然已經急起直追 也給歐美白人極大的威脅感 

但近百年的屈辱 不是那麼快可以弭平 

因此 中國人稍微拿得出手的東西 包含中餐 總是覺得老外應該都會喜歡才對

這種心態也可以從心理學上來分析 自卑心態導致對自己的稍微拿得出手的 就會過分的突出它

這都是一種對真實世界的認知不夠客觀 心態偏差造成的 

比如我媽對運動的過度強調

唉 我又把我媽拿來當例子 但她確實很符合這種心態 

實際上 老外對中餐的態度 比較像嘗鮮的心態

偶而為之很棒 你讓老外每天吃中餐試試 保證他跟你翻臉 

老外稱中餐為睏食 實際上就已經很客觀的說明了歐美人對中餐的想法


------------------------------------------

2.NBA球星詹姆斯的一天食譜

詹姆斯每天七餐 採少量多餐的方式 由專人特別配置 總價接近一萬台幣

由他的菜單 可以看出來 飲食有大量的奶製品 蔬果生菜 肉類以牛肉雞肉為主 

精製澱粉食品很少 會有一點點比較天然的澱粉製品(EX能量棒: 由焦糖 麥片 堅果 巧克力混合而成) 

詹姆斯這樣的飲食菜單當然不是每個歐美人都能做到

但秉持這樣飲食精神的歐美人(大量奶製品 蔬果生菜 肉類以牛肉雞肉為主 配上少量澱粉)的人卻不少

同樣是運動員 看看大陸CBA職籃的球員飲食

重油 重鹹 豬肉比重太高 同時澱粉含量多 奶製品也很少

這樣的飲食 一般人也就算了 

若以專業運動員的角度 是不夠嚴謹的

東亞和歐美運動員的差距 是各方面的差異造成的

其中 光飲食就能造成身體素質很大的差距  

------------------------------------------

3.NBA球星在CBA/SBL只吃牛排麥當勞

NBA球星退役或是被NBA淘汰後 往往會選擇到歐洲或是大陸CBA職籃繼續打球

當然 很多洋將在CBA 也入境隨俗跟球隊吃起中餐

但更多洋將是保持自己原本的飲食習慣

大牌的洋將多半會帶自己的營養師來中國

如當年來CBA打工的麥迪(Tracy McGrady)

以及最近加盟北京首鋼的林書豪 都帶著自己的營養師幫自己配餐

比較小牌 養不起營養師的洋將 又不願意吃中餐的

可能三餐就是麥當勞或牛排果腹了事

實際上 少碰中餐的的洋將 也許反而因禍得福

保持比較好的體能去應付球賽

March插嘴:

偶爾會聽到這樣的故事 CBA洋將(或是台灣SBL洋將)的父母 偶爾來台灣看兒子打球

久沒見到自己的兒子 往往會訝異兒子身材的變化 

往往會心疼的說: 兒子阿 你怎麼瘦成這樣 以前你那麼壯...

可見 飲食習慣對一個人的身體條件維持 是有重要影響的

PS.是飲食習慣 還是洋將日也操 夜也操(噗~~) 太過勞累導致 這個就不得而知了...

林書豪和麥迪知道這個道理 所以即使在CBA打球 也要帶上自己的營養師 

為的就是維持歐美的飲食條件

March補充:

據說現在不少CBA球隊 已經有專門為洋將處理伙食的西餐廚師

這也算是時代的一種進步吧

------------------------------------------

4.兩種飲食思維模式 

飲食習慣東西有很大的區別 大體上來說 可以分為東亞模式和歐美模式

東亞模式以米食為代表 特色是喜變化

為何米能成為中國南方絕對的主食(甚至擴大到北方的韓國和日本)

這與東亞整體環境南方更濕熱有關

米相對是很耐久藏的主食

在古代作為戰爭儲備 甚至有存放數十年的米

想想看 如果是馬鈴薯 早就發芽不能吃了

米雖然很適合久藏 特別能應付古代那種配銷能力不發達的地理環境 

但最大的缺點就是單獨吃沒有味道 營養價值也不如麵食

智慧的古人 也因此發展出於迴異於其他民族的飲食特色

中國料理口味重而油 南方山區尤其辛辣 這都是為了好下飯阿...

而中國地理條件複雜 古代為了能夠生存同時享受美食

東亞人很早就養成就近取得生活中可見的食材 料理成色香味俱全的美食

中國人所謂的美食 未必營養 但往往口味重油而好吃

這也是東亞人相對於歐美人 給人比較嘴饞好吃 好像甚麼都可以吃 喜歡變化的印象



黃種人和白種人的共同祖先 在歐亞高原分家後 白種人往西進入歐洲

整個歐洲的地理環境就像一個大牧場 歐洲氣候很適合放牧 

因此歐美人很早就有吃奶製品的習慣

麵包由埃及人發明 一路從希臘傳到羅馬 並改良後傳入歐洲大陸

麵包和酪農業產生的奶製品和肉類 一直是歐洲人重要的飲食來源

麵包奶製品肉類 本來經過適當的調理 就很好吃 不需要太高深的烹飪技巧

這也使得歐洲人的飲食習慣相對比較單一 但以營養成分來說

卻遠遠高於東亞人的米食+蔬菜和少量的肉類(主要是蛋白質含量差距)

歐美人飲食相對單一而重視規格 不像東亞人戰亂時 甚麼都可以吃 可以忍受比較粗劣的食物

March補充:

事實上 不僅東西飲食習慣有差距 就連男女飲食習慣也有差距

大體上 女人喜歡變化 而男人相對可以接受日復一日單一個飲食

我自己本身飲食習慣偏歐美派 我可以經常性的吃單調的食物

但我對食物的規格卻是有一定要求的 

我太太與很多女性一樣 飲食上比較難以接受三餐很固定的樣子

多少希望能變化一下

------------------------------------------

5.歐美人吃飯很像營養學

理性科學思維啟蒙於希臘古典時代 在文藝復興時期得到了爆發性的發展

歐美(白)人是偏理性思維 他們對任何事情都抱持著這種態度

這種態度下 吃飯都可以搞的很像營養學

就像前面NBA球星詹姆斯的一天食譜 菜單乍看好像蠻好吃

但要你天天這樣吃 一般東亞文化下成長的人 不見得能接受

這也是為何很多出國留學的東亞學子 覺得老外吃得很單調 非常懷念家鄉的美食

但其實也不難理解 你只要抱著這樣的心態:

我吃甚麼是想讓我皮囊變得更好 不是吃爽而已 

只要抱持這樣的想法 你就能理解歐美人的飲食思路

我也相信一個在吃上面花太多時間的民族 是沒有精力提升自己其他靈性的一面的

畢竟 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小時 扣除睡眠8小時和工作8小時

每個人實際上只有8小時不到的時間可以自由運用 

在吃上面花太多時間 對人生來說是很高的時間成本

------------------------------------------

6.老阿嬤的做菜模式太沒效率

如果有跟長輩同住 同時由長輩掌廚的 也許還保有傳統老阿媽的料理方式

到傳統市場買菜 今天挑這麼 明天挑那個 為了怕家人吃膩 每天換不同的口味

當然 去傳統市場可能被社區超市取代 但飲食的思維是一致的

然而 都會區很多夫妻沒有跟長輩同住 夫妻雙薪的也很普遍 

上面這種老阿嬤模式 已經很難適應這個忙碌的社會

因為實在太累了 得花大把時間去傷腦筋今天要吃啥 還要變化 

這其實還是東亞人傳統的飲食思路 即重口感和變化性

我自己的家庭 目前已經不採用這個思路 

這方面要感謝好市多 以前外食時期 我沒有想過去辦好市多的會員

直到我幾個月前 為了試喝好市多的鮮奶 

辦了張會員卡 同時改變了傳統市場或是超市的採購思路 

改以周為單位 一周去一次好市多 批量性的採買 成本較低不說 省了還是每天的採買時間

每次去好市多 牛奶必買 其他戰略民生物品 如小花椰菜 牛腱肉 希臘優格等

則依照需求作適量的變化 但大體上 我們每次採買的物品 有相當一部分是會重複的

有人可能會說 這樣會不會太單調 

就像前面說的 這其實是東亞人和歐美人的飲食思維模式不同造成的想法

我認為飲食中好的東西 有質量的東西 七成基本上是可以不用太多變化的

比如對我來說 好市多鮮奶 就是那7成內必備的選項 

如果實在想要有些變化 剩下的3成再去做適當的調配就好

這樣營養絕對不可能不夠 反而東亞飲食存在一定風險

如果你不是那種花非常多時間在調配合理飲食的

採用東亞飲食模式 是有一定機會會有蛋白質維生素等攝取不夠的問題

我覺得把握大原則就好 因此我主力會接近歐美式的飲食思維

剩下部分在適當的搭配東亞的飲食變化

March補充:

這個思路其實也可以用在外食族單身男女

如果你沒辦法自己料理三餐 除了必要的外食外

你在家依然可以用簡單的方式 不用開火(有冰箱就好)

這三樣東西 煮蛋 麵包 好市多牛奶 就能夠相當的提升我們飲食中蛋白質含量

我們不用做到完美 而是依據自己的生活條件 達到CP值最高的營養攝取

這也是西方人習以為常的飲食思維

別人好的東西 咱們還是應該學起來

------------------------------------------

7.我目前的飲食水平 


有些訪友可能會覺得男主角有點瘦弱(因為他的大腿可以看到骨頭了)

其實男主角身體條件還可以 GG本錢不錯 身材舒展 骨架算中骨架

只是受限於那個年代的飲食條件西化不夠 一般人攝取的蛋白質太低

如果他接受的是更西化的飲食條件 他的大腿等身體各部分 會有更多空間長肉

那視覺上的飽滿感會更足

嚴格來說 我家是這半年才調整成上述的飲食方式

我也只能在現有未達基因上限的條件下做到最好

但我的兒子則能夠直接的受益

每次去好市多 都會看到很多人都會買好市多牛奶

我在想 台灣人沒有像歐美人那麼重視奶製品 但這些家庭都會是種子

觀念本來就不可能一蹴可幾 這些在觀念上率先落實的家庭

他們的下一代對照沒有這樣做的家庭 將有更好的皮囊 在應付工作和男女交往上將會有更大的優勢 

就跟健身一樣 遲早會落實到全民 因為想要有好皮囊是人性基本慾望

我一天能喝一公升牛奶 每周都會吃一到兩次的牛排

其他蛋白質 則以好市多批量採買的為主 或是外食吃大餐獲得

我這半年是有意識強化自己的飲食

飲食方式的改變 讓我長肌肉變得更容易 

也因為如此 我必須要更有效率的運動 因此前陣子也加入了健身房

目前的鍛鍊效果 參考圖 種馬腿

中上的飲食條件加上鍛鍊 身體素質不可能變差 只會更好 這也是整體思維改變造就的進步

當然 我可沒有NBA球星詹姆斯的錢 一天花一萬塊台幣吃飯

但我依然可以在我的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 做到相對來說CP質更好更有營養的飲食

我自己估計 我自己的目前的營養水平 應該可以排到台灣前70分左右的水平(滿分100分)

但這個水平在美國可能只有50分 也就是平均水平(也許還差一點點)

會比相對之下不重視飲食均衡 以高熱量快餐為主的美國窮人要好 但未必有達到美國中產階級水平

而美國人在30年前就可以達到這個平均水平 所以中西飲食條件差距有多大 可見一般

March補充:

由於我太太不喝鮮奶(她有吃希臘優格) 在直接蛋白質和維生素的吸收上會比我差一點

所以她應該只能算70分未滿 但她最近因為受了減糖社團的影響

有意識的在飲食中減少了澱粉的含量 提高蛋白質的含量

這讓我們家人都受益 也包含她自己 她還是能從三餐獲取到足夠的蛋白質含量

------------------------------------------

8.我跟人出去吃飯,以對方偏好為主

以前在新竹竹科園區的時候 聽過同事講一句話: 吃是很主觀的事情

我相當同意這件事 每個人都喜歡自己的飲食模式 不見得喜歡別人的飲食方式

這種狀況在聚餐時經常會發生

但由於我平常自己的飲食方式 已經盡量達到我的需求

我就不需要在跟其他人出去的時候 存在想要撈本的心態

我不需要跟人聚餐時在刻意挑選自己想吃的 

相反的 我希望朋友開心 因此我寧可挑(他)她們喜歡吃的東西

因為我的飲食慾望平常就得到滿足了

March補充:

有很多東亞人到歐美 常常訝異於歐美人好像中午吃得很簡單

往往一個三明治或是一份生菜沙拉就解決了

他們以為老外吃的很少

這就是犯了以片面去預估全貌的錯誤

實際上的狀況可能是 歐美人早上早就享用過一份熱量很高的美式早餐

在辦公室中間餓了 搞不好冰箱就拿出牛奶喝了

晚上回去又有牛排大餐可以吃

如果換成是你 中午只吃一份三明治 再正常不過了

胃總得休息一下吧...

------------------------------------------

背景音樂

A Bite of China Opening《舌尖上的中国》

音樂大分類:華語音樂  音樂小分類:未分類


舌尖上的中國有出好幾季 我第一個看到這個美食節目 是2014年五月 陪我太太在月子中心坐月子的時候看到的

當時我想 這個節目也把食物拍得太美了吧 多虧這個節目 陪我度過了稍嫌枯燥的坐月子時光

March補充:

台灣有一陣子很流行月子中心 其實我認為是被商人刻意炒作出來的

商人抓住了婦女那種希望被疼惜 又害怕同濟比較的心態 

這有點不道德 我太太後來也承認 其實找做月嫂 既省錢 又有專人服務

標籤:
瀏覽次數:704    人氣指數:4044    累積鼓勵:167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代號March的由來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英雄崇拜 東西方皆然
 
住戶回應
 
時間:2019-10-13 14:05
她, 91歲,台北市,經商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9-10-10 23:40
她, 91歲,台北市,經商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作者回覆說[2019-10-11 09:31]:

您的狀況我倒沒有遇過
我個人比較常用電腦版的IPART
我有發現電腦版的IPART心情貼沒辦法上傳圖片 後來我改用手機版的iPair傳圖片並寫心情貼 就沒有這個問題了
手機版的iPair也能在與對方的對話中傳圖片 這是電腦版的IPART不具備的功能
我也有發現 最近Google Chrome沒有辦法po日記 所以我改成用IE先把日記草稿貼上
再用Google Chrome進日記修改

 
時間:2019-10-10 21:29
她, 91歲,台北市,經商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作者回覆說[2019-10-10 21:41]:

<我喝牛奶跟喝水一樣,台灣牛奶跟西方世界比還是貴啊
看來咱是同道中人呢
我是不吃蛋白粉的 估計你喝牛奶很多 應該也是不吃的
你的皮囊應該被牛奶滋養的足夠了
也許可以po個照 看看您練的效果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