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接觸護理的日子 除了在學校的前幾年,學習醫學、護理專業知識、技術 後來的護理生涯,無時無刻都在訓練、考驗「批判性思考」、「解決事情的能力」 有了前幾天的機場經驗 分享給同事 試問現在我們在學校如何訓練學校的孩子-解決事情的能力 護理系的孩子,以後是要在醫院獨當一面的處理「生命」 有時下意識的一個念頭,就可以取決個案的生、死 分享: 一日,在醫院 學生拿著所照顧病患的病歷醫囑 急忙忙的跑來我面前說:「老師、老師,這醫生醫囑開錯了!!」 在臨床,護理人員的角色除了一般人看到的打針、發藥外 還多了一道監督的功能,幫病患作最後的把關 反覆的將醫囑看過幾遍,說道:「有錯嗎??」 學生:「老師,有啊~~你看他開軟便劑兩顆塞肛門耶~」 「你不是說給藥前要確認病患用藥安全,每個醫囑不一定都是正確的,都要動腦袋想嗎??」 心想,好樣的~~ 「同學~你覺得哪裡錯了呢??早上你說你的病患四天未解便,醫生這樣開。你覺得哪裡錯了呢??」 實在不了解學生說錯的點在哪~~?? (依照我的臨床經歷來說,這樣的處置是沒太大的問題。若嚴格要說有問題,該是護理人員的護理措施(未了解病患未解便的根本原因,給予解決)未介入,就直接醫療處置了。(大部分的病患都是希望,說頭痛,頭痛藥就擺在眼前) 沒有直接否決學生的疑惑,反而期望聽到她所看到的另一面想法。怕自己也陷入資深人員的制式思考。 學生說:「老師,你不會覺得這醫囑很奇怪嗎??肛門只有一個可是醫生開兩顆軟便劑耶??」 聽到這話實在讓我又驚又喜,當場臉上三條直線 喜的是這孩子有疑惑會馬上找我,表示我不是太兇讓她們有問題不敢問 驚的是我好像要求她們思考的太細了 馬上回問:「同學,你的病患今早發幾顆口服藥??」 同學:「嗯,有降高血壓、胃藥、止痛消炎藥,總共五顆」 我:「很好,那再問你喔~~口服藥的途徑是??」 同學馬上說:「嘴巴~~!!啊~~!!老師我知道了」「嘴巴可以一次吃五顆藥或是一顆一顆吃,肛門也可以一顆一顆塞藥」 事後,這學生給我很好的回饋。表示她喜歡這樣的思考方式,表示從國中、小到高中一直到現在,有時她做錯事或是不懂時,大人給的回覆往往都沒有辦法讓她有心服口服。回想原因,大部分的大人都是當場否決或是直接給他他不清楚的答案,不了解為何做錯、為何被罵,事情最後還是不明不白的結束,下次遇到還是有可能犯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