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聯合報提供 |
泡湯前、後注意事項。 圖/聯合報提供 |
天氣冷颼颼,泡湯人潮變多。無法從事太激烈運動的銀髮族,除了愛泡湯暖呼呼的感覺,不少人還視之為不費力的養生活動、懶人運動法。但銀髮族體能及身體狀況畢竟不能跟年輕小夥子比,專家提醒,銀髮族泡湯,千萬別「落單」,要有人陪同,以免身體不適造成憾事。
胸悶、胸痛 別逞強
另外,馬偕醫院家醫科主任鄒孟婷說,銀髮族泡湯時,還要留意身體警訊,一旦心跳加快、頭暈,覺得胸悶、胸痛時,可別逞強,享受泡湯益處,也要兼顧自身安全。
泡湯有什麼好處?簡單講,就是熱療及水療,能促進血液循環、放鬆肌肉、減輕疼痛、增加關節活動度等。振興醫院復健部物理治療師武而謨說,年紀大的人血管管徑窄、彈性差,四肢末端循環本來就較差,若又喜歡久坐,血液更易蓄積在下肢。泡湯則會讓周邊血管擴張,可以促進血液循環。
很多人在泡湯時靜坐、冥想,放鬆身心。呆坐泡湯,在武而謨眼裡太可惜,「這只算被動參與、享受泡湯的好處」。泡湯時可別閒著,武而謨建議,可以趁機動動腳趾頭、踢踢水、蹲蹲站站、走動、拉筋,以及做伸展運動,放鬆肌肉。
下肢易水腫的長者,水的全面包覆及壓力均勻分布,他形容「是很好的彈性襪」;利用水的浮力做運動,70、80公斤體重可降到30、40公斤,對有退化性關節炎的老人家,能大幅減輕關節負擔。
不只如此,就算在泡湯池裡,武而謨還是強調抬頭、挺胸、縮下巴,即所謂的「姿勢運動」,不是兩手一攤、歪歪斜斜地隨便坐。
越熱越好 錯觀念
有些人以為湯愈熱,效果愈好,武而謨搖搖頭。他以醫院水療池為例,隆冬裡,水溫控制在攝氏36到37度,不會高於37度,「人體表溫度只有攝氏30度,水溫37度感覺暖暖的,很舒服」,超過40度「燒燙燙」的溫泉,武而謨建議,泡3分鐘即可,千萬別太久。
除了水溫不宜太熱,銀髮族泡湯,還要留意身體警訊,鄒孟婷說,心跳加快到100多下、頭暈、胸悶或胸痛時,要快點起身,別繼續泡下去。當皮膚變得紅咚咚,周邊血管急速擴張,心臟血流量不足,自然會產生代償現象,跳得更快,胸悶、胸痛也意味心肌缺血。若置頭暈不顧,以為忍一忍就好,可能因為腦部缺血而暈倒。
下池慢慢 別落單
為避免老人家泡湯不適,鄒孟婷也提醒,要有人陪同,不要獨自泡湯。且下池子時,要採漸進方式,腳踝、膝蓋、腰循序漸進,不要一躍而下,以免身體瞬間適應不來。至於有心血管、高血壓疾病的長者,泡湯時也要特別留意身體是否有不適,不宜泡太久,而糖尿病患,因神經性病變對溫度、痛覺較不敏感,要由家人先試溫,以免水溫過熱不自知,遭燙傷。
下水有訣竅,泡完湯後也要注意保暖,池內、池外溫差大,稍有不慎很容易著涼。武而謨提醒,起身後一定要全身擦乾,連腳趾縫、大腿皺摺處、耳朵都不能放過,以防黴菌感染。由於在池裡會「無感流汗」,泡湯後還要喝水,補充泡湯時身體流失的水分,還要適度休息,恢復體力,他說,「當水的高度超過肩膀,連最簡單地呼吸都要對抗水的壓力,消耗體力」。
強力水柱 骨鬆、骨刺者不宜
冬天除了泡湯,不少人喜歡洗三溫暖,有些溫泉會館還附設SPA 。不過,醫師提醒,這些活動不適合所有人,尤其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家,冷、熱池交替,血管收縮、擴張,衝擊太大,可能身體不適,甚至有心肌梗塞風險。
馬偕醫院家醫科主任鄒孟婷不建議老人家洗三溫暖。她說,雖然沒有相關研究證實三溫暖會增加心肌梗塞機率,但從學理上,冷、熱交替,血管一下收縮、一下擴張,衝擊太大,可能有心肌梗塞風險。不只如此,烤箱溫度太高,有神經性病變的糖尿病患,可能不知過熱而燙傷。
至於強力水柱,老人家身體恐不堪承受。振興醫院復健部物理治療師武而謨說,有人以為水柱力道愈強,效果愈好,殊不知,強力水柱直接、持續衝擊身體是有風險的,尤其是骨疏鬆、骨刺、脊椎滑脫等疾病患者,更應避免,以免不慎傷了神經組織,留下癱瘓後遺症。
鄒孟婷也說,水柱力道適度,有按摩功效,但坊間水柱力道往往太強,最好選擇可以調整強度的水柱。
銀髮族泡湯注意事項:
1.酒醉飯飽不宜泡湯,最好飯後40分鐘再泡,以免消化不良。
2.結伴前往,避免單獨一人,且要提防滑倒。
3.個人池泡湯要注意空氣流通,以免太悶,呼吸困難。
4.第一次下池,全身浸泡不宜超過3分鐘,起身在池邊休息3分鐘,再下池浸泡。可間隔多次浸泡,但不宜久泡,20到30分鐘即可。
5.一旦出現心跳加快、頭暈,還有胸痛、胸悶症狀,要停止泡湯,趕快起身。
6.泡湯後不宜再使用肥皂清洗,以溫水沖即可,還要使用保濕乳液。
7.泡湯後注意保暖,以免著涼;還要多補充水分,適度休息。
資料提供/武而謨物理治療師、鄒孟婷醫師
製表/陳惠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