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夏天,我帶著三個孩子到曾文水庫自助旅行,公車上只剩下一個博愛座,為了給孩子良好示範,我對著每一個上車的老人家,禮讓的邀約。他們都笑著搖頭,一定是我身上的背包,透露我是外地來的遊客,所以他們都很客氣的叫我趕快坐下,免得跌到了。正杵在那兒尷尬的時候,連司機都開口了。
「你就坐下吧!他們年紀雖大,可都比你勇健,不只很會站,也都很會做。你看路邊那個在掃馬路的阿伯已經92歲,另一個挑著芒果的也有86歲。我們這裡的人都很長壽喔!」我只好坐下,定住我那隨著山路彎轉而不斷晃動的身子,才知道我自己才是最需要博愛座的人,真丟臉。再回首一瞧,可不是嘛!滿車盡是七、八十以上的人瑞,都咧著嘴、露出缺牙的笑容望著我。
上個星期戶外教學到故宮,當我們帶著耳機認真聽老師講解時,身邊突然出現了一部輪椅,一位日本老先生推著老伴,身邊還有一位少女,也來參訪我們的國寶。學員們竟然很有默契,自動的讓出一個最佳位置,讓他們優先觀賞翠玉白菜。雖然語言不通,但是從他們堆著笑意的眼神中,我知道我們優秀的學員,正做著最好的國民外交。原來博愛座也可以是活動的,而且應該時時存在我們心中。
先生過世後,我常跟兒女叮嚀:「出門遊玩時,別忘了給愛玩的媽媽,留一個博愛座。」其實那個規定,像在硬搶一個不重要位置的感覺。以後他們會成家,也都會有一個需要守護的家庭,如果無心,一旦感覺自己是多出來的人時,恐怕博愛座只會徒增傷心。我想現在我已經不那麼在意博愛座了,因為我還有其他的選擇,就像一個人的旅行也不錯,不是嗎?
不過還是很羨慕那個日本家庭,克服困難,也要全家人一同分享的溫馨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