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49123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15《五台山●煙光凝翠●南台》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17《五台山●風馬翠巖●中台》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16《五台山●毘盧真境●北台》
作者: 日期: 2015.07.27  天氣:  心情:
【旅遊日誌】• 朝聖之旅16
2015-07-26


16《五台山 ● 毘盧真境 ● 北台》


車抵北台已是下午三點。今日很幸運都沒下雨,雖然仍是天光的下午,下車後還真是冷颼颼的,就像進到了冷氣房裡,大家紛紛圍上圍巾。
北台,海拔3058公尺,它是五台山諸峰中的最高峰,也是華北地區的最高點,素有"華北屋脊"之稱。因台頂平廣,周圍2公里,從下面仰望,雲浮山腰,巔摩鬥杓,故又名葉鬥峰。置身台巔茫茫雲霧中,北望可見北岳恆山的層疊峰巒,氣勢雄偉壯觀,故又稱雲霧山。而遠望其北山巔,呈馬鞍形,佛教喻為一身雙頭的共命鳥。
康熙皇帝曾賦詩贊曰:“絕磴摩群峭,高寒逼斗宮。鐘鳴千嶂外,人語九霄中。朔雪晴猶積,春冰暖未融。憑虛看陸海,此地即方蓬。”


台頂建有靈應寺,寺內供“無垢文殊菩薩”。靈應寺創建於隋代,坐北朝南,原有山門三間,門額懸掛「敕建大台北頂」巨型匾額。東西兩間,內置石碑各三通,石碑記載了歷代對靈應寺的興建等情況。寺的佈局結構簡單,佔地面積為1000平方公尺僅有十餘間樓殿房舍。然而,從觀景角度看,這裡是總覽台懷腹地風光的極好處所。有些台懷鎮附近的居民和外地遊客都特意安排在農曆九月九日登臨靈應寺。每當秋高氣爽,山菊花盛開的時候,耳聽五百仙人在梵仙山食用菊花瓣、飲用菊花茶而得道的傳說,眼望山花彌布的山樑和聳入雲端的山頂寺宇,自然會促使人登高遊覽,盡情地觀賞〝仙山秋菊〞美景。
沿山門向北為北極玄宮,即靈應寺過殿。原殿內正面有韋馱菩薩像,韋馱菩薩四周有坐佛八尊。民國年間李相之的遊記中對靈應寺有這樣的記述∶兩殿擺設,都很整齊。正殿五間,特別高大,所用木料,都很篤實。殿頂的瓦是黃綠色琉璃瓦,砌成棋盤形,門額巨匾上書「毘盧真境」,為康熙八年(1669年)立。明代隆慶年間(1567年至1572年)曾對靈應寺予以重修,1986年又重修葺,正殿為三間石洞,內供無垢文殊菩薩。


2001年,靈應寺再度擴建和維修。新建文殊殿五間、龍王殿三間及石牌坊一座,均為漢白玉石砌築。大殿單簷歇山頂,門窗拱券,前置廊,門前左右各置石獅一尊,左右偏殿為懸山頂,廊間柱頭飾以石製斗拱,整體設施簡潔明快,穩重大方。龍王殿置於兩米高的高台上,面闊三間,拱卷式門洞,也是單簷歇山頂。殿前有漢白玉石雕護欄,護欄欄板浮雕各種各樣的花卉、草葉紋飾,極為壯觀。
龍王殿東有座隱峰塔、是北台頂一大靈跡,是為紀念唐代高僧隱峰禪師而建的。隱峰禪師,俗姓鄧,今福建省邵武人,唐代著名高僧,經常冬居衡嶽,夏處清涼,其圓寂後,後人將其火化,並
取之舍利,在北台頂建塔藏之,故而塔名隱秀,精工細作,質感較強,是僧俗臨頂必至之處。

  
寺廟的南門又叫南天門,據說,在南天門旁放樂馬,能讓人時來運轉,吉祥如意。原來,這裡可將紅、黃、白、藍、綠五色紙,剪成小方塊,印上馬拖元寶的圖案,這些紙張就叫"樂馬"。寺廟南門外有塊平地,處在崖壁之上,在此處將印有馬拖元寶的紙塊,拋向空中,使紙塊藉著風力飛起來,就叫"放樂馬"。外地遊人如能有幸在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登高放樂馬,更是情懷坦蕩。
但這時我們是夏季七月一日,雖聽著導遊介紹"樂馬",未緣此殊勝,大家許願它日再來。
拜別了北台,我們繼續行旅前往中台。(待續)


標籤:
瀏覽次數:82    人氣指數:1062    累積鼓勵:49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15《五台山●煙光凝翠●南台》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17《五台山●風馬翠巖●中台》
 
給我們一個讚!